你相信一個香港人可以 ...
未搭過 360 去昂坪禮佛 (縱然住在 360 隔壁!)
加 從來也絕未想過踏足廸士尼
加 未去過濕地公園探貝貝
加 對海洋公園近十數年的新設施和機動遊戲達無知程度,不用說看過或玩過
加 絕無意擠去尖咀看新年花車巡遊
加 未曾湊熱鬧跟大伙兒看端午龍舟
加 對香港花展裏那些人工堆砌出來的花群沒絲毫興趣
... 嗎?
唏,就是香港人才不做種種遊客的見外動作嘛!要做,當然要死去南美做,所以這個香港人滿腦子只想著:
搭纜車上里約的耶穌山看耶穌像
加 踏破玻利維亞的小鎮大街
加 乘船往Galápagos Islands探海蜥蝪
加 仔細研究馬丘比丘的路線景點,看看怎能在倒絕前跑畢整座山
加 急於擠進巴西嘉年華會瘋狂瘋狂
加 坐進蘆葦船遊的的喀喀湖
加 感受巴阿邊境的伊瓜蘇瀑布的水霧
加 對復活島那些人工堆出來的神像群充滿幻想
加 ......
Galápagos Islands 海蜥蝪
Photo source: http://www.wikipedia.org/
27 March, 2008
我是香港人嗎?
21 March, 2008
Earth from Above
秘魯的 Nazca Lines 是南美熱門景點之一,1939 年被美國科學家發現後舉世震動,大家對從空中望下去各種詭異圖案有不同的解讀,有說是古代農民祭祀儀式的產物,有的深信是外星人遺下給地球人的外星語符號......
長居於地球表面的我,對從高空望回大地的景象確有某程度的迷戀,總認為這個較貼近造物者視點的角度,能或多或少給我們這群愚昧人類另一番思考和啟示。作為這世代的人,除了對 Nazca Lines 上空景觀感興趣外,或更應對 Yann Arthus Bertrand 的相片多一份關愛。
Website: http://www.yannarthusbertrand.com/yann2/
這位法國攝影師吸引我的第一幅作品就是這張心型沼澤相片,乃是他 1990 年在法國 New Caledonia 上空所拍的,濕地河道上竟「生出」這樣一個人造圖案,神奇!這心可說苦口婆心了,實實在在地提醒人類要好好珍惜自然,否則它會逐漸遠去。相片拍了逾十八年,相信那個心一早被我們氣得心臟病發,煙消雲散了!
YAB 一幅幅看似抽象畫的空中相片雖鮮見人類(有的也如一個個小黑點),當中卻透出濃濃的人文關懷。看他的相片,會驚覺人類對大自然所施的暴力,原來可以這麼微細、又這麼巨大。另一方面,相片也訴說千蒼百孔的大自然反過來教訓小黑點的種種。
佩服 YAB 多年積極推動環保工作,以 Earth from Above 一系列相展和書籍推廣環保訊息外,更成立了 Goodplanet.org ,資助相關的計劃和研究,並努力在學校推行環保教育。
十多年來在遠高於地平線上看世界的他,自有一份非凡的遠見!
18 March, 2008
寂寞星球港產作者
經常拿著寂寞星球旅行的朋友,或許有興趣看看這本旅遊聖經的港產作者與梁文道對談。原來,要當寂寞星球寫手,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被錄用,之後還要扮鬼扮馬去索料......
《讀書好》Lonely Planet港產作者專訪:
http://www.books4you.com.hk/page3.html
看完專訪,很 '背' 的我才知道寂寞星球出版緬甸指南時曾經一番掙扎,而成品提供了詳細資訊外,還堅持了點點人文關懷。下次拿起這本旅遊聖經,不得不多一份崇敬之心。
17 March, 2008
娃娃的《一起去旅行》
「我想去挪威,我想去希臘,我還想去冰島,可是我都沒有辦法去,所以我一直想一直想一直想去旅行」,正!
娃娃的 blog : http://www.myspace.com/waawei
娃娃人物專訪:http://www.hitoradio.com/music/1i_1.php?inter_id=177
07 March, 2008
港鐵 FAQ (二)
問車門已關至中途仍拼死逼入車廂的各男女:
「我們現在善款數字是多少?今次慈善逼港鐵的籌款數字創新高了嗎?」 問放任魔童在車廂內開個唱的菲傭:
「Can I have a peak-ticket ? (能否給我一張山頂位飛?」) 問默許甚至鼓勵魔童在鐵柱上玩單杆或吊環的父母:
「你想孩子將來成為國家體操代表嗎?能否叫他做一個十字沿垂來看看?」 問人來人往時還手拿報紙龜速移動的男女:
「你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嗎?(註:『阻人』的力量!)」 問拿著5吋厚手袋在出閘機前咇來咇去也咇不到的港女:
「你的袋袋不是只用來『fing fing吓』嗎?原來還可以『咇咇吓』!Cool!」 問拿著過時演唱會大碼紅光閃棒在亂揮的月台「阻你」:
「月台日光日白,你那支『閃閃吓』的棍狀物體是用來應付百年難得一見的全港0.08秒大停電嗎?」 問疑似飛機師拿著黑包包的港鐵車長:
「你可以像駕飛機般四平八穩,不要經常『剒吓剒吓』嗎?又每次可否不要在『剒』的中途或事後,才好心提醒乘客要小心『剒親』呢?」
每天,我不斷反覆遇到這些可愛的旅客、港鐡員工,每次,我均想上前虛心求教,但已踏入中年仍欠缺情緒管理的我,卻只有本能地不斷反覆一條 FASQ (Frequently Asked Short Question) :「你想點呀?」
06 March, 2008
港鐵 FAQ (一)
平日在港鐵來回上班兩個多鐘的旅程上,除看書和睡死時間外,周邊實在有很多可愛人事值得停下思考,甚至查根問底 ...... 數目之多更可整理成「港鐵 FAQ」,以集思廣益、交流切磋...... 問身旁雙翼齊飛看經濟日報的西裝友:
「這裡像Physical嗎?為甚麼你這麼努力地拉胸肌?」問身旁正把報紙以 o.5 Hz 翻來覆去至「嗍嗍聲」的阿叔:
「看報紙是否要像吃薯片般,不停製造巨響才特別有味和過癮嗎?」問開大手機不停試音樂聆聲的靚妹靚仔:
「我可以點一首歌給老媽聽嗎?」問一邊「崩行」五指霸著我面前空位、一邊像要把手揮斷、大聲呼朋喚友來坐的「義氣」阿姑:
「你的指甲在哪裏修的?顏色不錯耶!」問坐在我左右兩旁談個不休的朋友:
「你們很需要一個聽眾嗎?我要做表情反應哦、呀、咦嗎?」問把整條脊椎緊貼扶手鐵柱的阿叔:
「你是 table dancer 嗎?我以為只有 table dancer 才有資格獨霸整條鐵柱!」問在車廂內不停反白眼、『嘟』咀化粧的港女:
「你是否『發羊吊』?要按緊急制向車長求救嗎?」問誤把車廂為自家廁所在剪指甲的遊客:
「你還要剪腳甲和剃腋毛嗎?」問疑似弱聽把耳筒開得整行坐位也清晰可聞的年青人:
「你何不直接把 ipod 接到車長廣播器內,讓更多人受惠?」(因我不肯定他是否弱聽,問題宜以手語提問)問隔著成條河(車廂走廊)對話的阿哥阿姐:
「你們哪個是中國代表?哪個是台灣代表?今次兩岸對話有進展嗎?」
05 March, 2008
氣球遊世界
數年前從網上看到 Addi Somekh 和 Charlie Eckert 兩位美國佬的 Balloon Hat Project ,印象深刻。二人從 1996 年起,花了 3 年周遊 34 國,在各地即席創作有趣的氣球帽送給當地人,跟他們拍照和談話。繽紛誇張的氣球帽套在不同年齡、性別、背景、形格、膚色的頭上,時兒突兀,時兒滑稽,但更多時是寬容、是童趣、是歡樂。
Photo source: www.balloonhat.com
早前心血來潮再搜尋網頁,翻看 Addi Somekh 這位 19 歲便入行的氣球玩家,顆拍攝影師 Charlie Eckert 拍出的照片依然令我著迷。縱然照相的時、地、人有異,氣球帽永遠是相片的焦點。或許就如二人最初開始這個草根藝術計畫所言,希望從中實踐人人均可享受快樂的理想;氣球跟快樂一樣,理應超越時空和地域,應是最顯而易見、最令人嚮往的。Addi 選擇氣球為溝通工具無疑理所當然,我卻自以為是地解讀為氣球是快樂的理想象徵,同樣是即興、當下、多色多樣、所費不多並可順手拈來......
意外發現相片除了被編輯成書 ( The Inflatable Crown Balloon Hat Kit ) 外,過程更被二人在西非萍水相逢的 A.G. Vermouth 拍成紀錄片 ( Balloonhat ),並拿下了多個紀錄片獎項和提名。
喜見氣球玩家仍沒有停下的意思,繼續以氣球進行更多有趣抵死的計畫:把氣球製成樂器演出、與小孩一起製作史上最大型的氣球帽、用氣球做救生衣、到中小學宣揚氣球哲學......這些瘋狂攪作均收錄在 Addi's Inflatable Minute 短片系列。
02 March, 2008
請假旅行--旅遊書推介
:老細,我想請假去旅行……
:去邊呀?
:
:有人同你去咩?
:
:咁危險,梗係要搵個人同你去啦,不過你搵到人先算!
:……
:玩野呀?
:
:咁諗住去幾耐?
:
:你去得耐既話,邊個做你啲野?
:……
:唉~~~咁點解你要去咁耐呢?
:
:吓?
:
:你有咁多錢去咁耐咩?
:
:你係咪一定要去吖?
:
:連份工都唔理吓嘛?
:
!!!
:……
:
!!!
:冷靜啲,家陣難請人呀……你諗住玩幾耐先捨得番黎開工吖?
: 直至
!!!
:
~~~